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文书 > 工作总结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3-05-29 00:46:32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

不经意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过去这段时间的辛苦拼搏,一定让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总结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1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 ……此处隐藏2477个字……,不等于让青少年为所欲为、自由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社会上的人,其发展方向和需求要符合社会规范。放纵其自由发展,不但违背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而且违反了教育规律,极易造成教育偏差和教育失误。

三、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

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首要要转变观念。青少年是学校的教育对象,更是学校的主体。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将无法唤起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使其对教育产生抵触。转变观念就是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提高其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具体而言就是:正确把握教育方针,全面实现教育价值,建立以教育对象——青少年为主体,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是一个认识性问题。这个问题不澄清,教育实践一定会出现偏差,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但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

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其客观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特别是要把握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个体差异和个性、潜质的不同使他们对德育的需求也不同。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育者既要考虑到未成年人品德发展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特征,又要考虑到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便采取措施,促使其质变或飞跃,引导其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需求相适应时,就会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相反。建立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就是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喜欢德育,乐于参加德育活动,才能使德育收到实效。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